5. VRLA蓄电池常见的故障及排除方法
铅酸蓄电池在使用中,会出现各种故障,常见的故障有:极板硫化、有效物质脱落过多、自放电过大、内部短路、极板弯曲等。这些故障的产生,都会使蓄电池容量降低,寿命缩短,影响正常使用,故障产生的原因,除了正常的自然消耗、制造质量和运输保管等因素影响外,大多数是因为维护使用不当造成的。
5.1 极板硫化
铅酸蓄电池极板的表面形成一层粗大的白色硫酸铅结晶体,在充电时不易生成二氧化铅和纯铅,这种现象就叫做铅酸蓄电池的极板硫化,也称为不可逆硫酸盐化。极板硫化是航空铅酸蓄电池最常见的故障,是降低蓄电池实有容量和造成提前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
1)故障现象
充电时电压上升很快,高达2.8~3.0V左右。电解液的温度很快上升到45℃以上,过早地产生气泡,放电时电压降低很快(1~2h内降到1.8V左右),容量显著下降,电解液密度低于正常值,而且是长期落后。硫化后的极板其颜色和状态也不正常。正极板是浅褐色,有时极板表面有白色斑点,负极板为灰白色,用手指摸极板表面时感觉到有粗大的硫酸铅结晶。
2) 故障原因
(1)蓄电池初充电不足或平时经常充电不足,在已全放电或半放电的状态下放置时间长,致使极板上的部分硫酸铅形成再结晶。
(2)蓄电池经常在高温下充放电或过量放电。或电解液密度过高,使硫酸铅深入形成。
(3)补充充电不及时或没有定期过量充电。
(4)电解液不纯,其中的有害杂质沾在极板上,形成结晶体,妨碍有效物质参加化学反应而使极板硫化。
(5)电解液的液面高度不够。
3)排除方法
排除极板硫化故障是一项比较困难和复杂的工作。当发现蓄电池极板硫化后,应首先检验,分析极板硫化程度,确定排除方案,最好先作部分试验,取得成效和经验后,再进行全组电池的故障排除。根据极板硫化的程度不同,一般采用下列三种方法:
(1)过量充电法
此法仅适用于硫化程度尚不严重的蓄电池。在硫化的蓄电池内加入蒸馏水,使电解液的高度超过极板20mm左右,用10小时率的充电电流进行充电。当电压上升为2.5V时,停充0.5h,再用减小一半的电流充电,充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停充0.5h,再用10小时率电流值的1/4电流继续充电,直到出现充好电的三个特征,极板的颜色恢复正常为止。
(2)反复充放电法
适用于硫化程度较为严重、容量已损失近一半的蓄电池。在硫化后的蓄电池内加蒸馏水,使电解液的高度超过极板20mm左右,用0.1C10的电流充电,当电压升为2.5V时,停充0.5h,再用0.05 C10电流充电,充到有大量气泡冒出时,停充0.5h,又用0.05 C10电流充电,充到出现了三个特征后,一接通电源,电液即呈沸腾现象,10min左右电池电压上升到上次充电终了值时为止。否则,应再充再停又再充。
充好电后用0.1 C10值电流放电,放到电池电压为1.80V时,停止放电,静置1~2h,再用0.05 C10值电流充电,充好后再放电,如此反复连续数次,直到容量用0.1 C10值放电已能接近达到额定容量为止。
(3)水疗法
适用于硫化程度极为严重、容量损失已超过一半的蓄电池。先将极板硫化后的蓄电池充足电,作一次10h率放电,当大部分单位电池电压降低到1.80V时,停止放电,倒出全部的电解液,及时注入蒸馏水,静置1~2h,用0.05 C10值电流充电,当电解液密度升高为1.10~1.12g/cm3时,将充电电流减小为0.02 C10值充电,至正负极板已均匀冒出气泡,电解液密度不再上升时停止充电。改用0.01 C10值电流充电,至电池内产生均匀的大量气泡后,停止充电。改用0.02 C10值放电,这样反复若干次,时间较长,有时需要数周或一个月。直到极板的颜色恢复正常为止,再换入密度为1.200g/cm3的电解液进行初充电,再经过放电检查,至实有容量合格(飞机电池不低于75%,地面电池不低于50%)时为止。
极板硫化已消除标志是:不论是何种方法处理后,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压、密度、极板颜色变化和极板周围冒气泡的程度等均应达到正常电池标准。
4) 预防措施
做好蓄电池的维护工作,是防止极板硫化的有效措施。只要我们做好了以下工作,就可以防止极板硫化的产生:
(1)按规定要求,初充电必须充足。
(2)经过放电(包括使用)后的蓄电池应及时充电。
(3)环境温度高时,应防止过量放电,充电时,应适当减少充电电流,延长充电时间。
(4)电解液的纯度和密度应合乎规定。
(5)定期地进行过量充电和及时排除故障。
5.2 活性物质脱落过多
铅酸蓄电池正常工作时,活性物质会少量脱落。但当活性物质脱落的数量大大超过正常情况的时候,就要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一般来说,正极板的活性物质脱落比负极多,因为负极板为海绵状铅,组织较松,放电时转化为硫酸铅,虽然体积略为增大了,但有膨胀的余地。正极板为二氧化铅,则没有此余地,同时纯铅的内聚力比二氧化铅大,加之正极板在充放电时的化学反应总是比负极板剧烈,所以正极板的活性物质要比负极板脱落的多。
1) 故障现象
充电末期电解液混浊发红,用密度计测量电解液密度时,从试管内可以看到活性物质。充电过程中密度、电压上升缓慢,电解液的颜色、气味不正常。存放中自放电增大,输出容量降低。
2) 故障原因
若脱落的物质为深褐色的二氧化铅,则属于充电原因:
(1)充电末期的电流太大,产生剧烈气泡,极板受到严重的冲刷,致使松软的活性物质脱落。
(2)过量充电太频繁。充电末期虽然电流不大,但过量充电太多,会造成过量的气泡,同样使极板受到严重的冲刷,造成活性物质脱落。
若脱落物质不是活性物质,而是硫酸铅,则原因是:
(1)经常的过放电或大电流放电,使极板过于膨胀,硫酸铅被挤压下来了。
(2)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化学反应剧烈,使距离栅板远的硫酸铅脱落,因为有效物质的还原是从导电最好的地方开始,若电流太大,该处迅速还原,较远处的硫酸铅来不及反应,而较大体积的硫酸铅还原的有效物质结合力很小,所以硫酸铅极易脱落。
(3)若脱落物质为块状,则属于制造上的原因,可能是铅膏质量或涂片工艺较差造成的。
(4)若脱落物质为粒糊状,则属于电解液不纯、电解液密度高或温度高,致使极板被腐蚀所造成。
(5)若脱落物一层是褐色的,一层是浅蓝色或白色的相互交迭堆积,则说明蓄电池工作不均匀,也说明使用的蒸馏水不纯。
3) 排除方法
更换电解液,清洗沉淀物。方法是将蓄电池充足电后进行半放电,轻轻摇动蓄电池,把电解液倒出,然后注入30~35℃的蒸馏水,浸泡30min,轻轻摇动倒掉,反复3~5次,直到倒出的水清洁为止。之后注入和半放电相同密度的电解液,进行过量充电和放电检查。对活性物质脱落严重的蓄电池,上述方法无法排除的,视蓄电池的使用情况,可进行拆装修理和更换极板。
4) 预防措施
(1)按规定进行蓄电池的充电,不允许用大电流进行补充充电。
(2)严禁频繁的过量充电。过量充电是提高蓄电池有效物质利用率的一种措施,但若太频繁,不但不能提高活性物质利用率,反而把电极上的活性物质给冲掉了,降低了蓄电池的容量,所以过量充电必须按照规定执行。
(3)蓄电池应按规定进行放电,严禁过量放电和大电流放电。
(4)使用符合规定的电解液。
5.3 单格短路
蓄电池单格短路是指蓄电池内正、负极之间形成了通路,使蓄电池的电能消耗在电池内部。
1) 故障现象
电解液密度比正常电池低,开路电压低甚至为零。充电时,电解液密度和电池电压很少上升甚至不变;不冒气泡或冒气泡很晚;电解液温度比正常电池高。放电时,短路电池的容量小,电压下降很快。
2) 故障原因
(1)有效物质脱落过多,在蓄电池底槽堆积起来,致使正、负极板短路。
(2)隔板损坏或极板弯曲变形,使正、负极板相碰而短路。
(3)极板间的导电物落入而形成短路。
(4)电解液中金属杂质过多,使正、负极板短路。
3) 排除方法
在判定蓄电池极板间已发生短路后,可用橡皮球猛烈冲击电解液或将电池倾斜,用力摇晃,如发现电解液很混浊,则短路是由于有效物质沉淀堆积造成,可用更换电解液的方法进行排除。如果这种方法不能排除时,视电池的使用情况,可将电池拆开,检查隔板是否损坏或是否有金属物落入,再根据情况予以排除。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半放电后,分解蓄电池,取出极板组;
(2)清除极板间形成短路的物质,并彻底清洗沉淀槽。
(3)检查隔板,发现有腐烂、裂纹、缺角和炭化痕迹现象,应当更换隔板。弯曲的极板应设法压平。
(4)装配完毕,注入半放电相同密度的电解液进行补充充电。
(5)补充充电充足后,按规定进行放电检查。
5.4 自放电过大
蓄电池的自放电过大是与正常自放电相比较而言的。维护较好的蓄电池,一般情况下,在充足电三昼夜内,容量的损失平均每天不超过额定容量的1%;十五昼夜内平均每天损失不超过额定容量的0.5%。若蓄电池在存放中损失容量超过此数值,则属于自放电过大。
1) 故障现象
自放电过大的蓄电池,表现在存放和使用中电压、密度下降较快,充电中温度过高、端电压低。
2) 故障原因
(1)电解液中含杂质过多,在蓄电池内部形成许多不同“原电池”而自行放电。
(2)蓄电池表面不清洁,使其表面有导电层,造成过大的自放电。
(3)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过多,引起内部短路,有时因电池内掉入金属杂质而引起自放电。
(4)环境温度过高或者外壳潮湿也会引起自放电。
(5)使用中的蓄电池有搭铁、漏电等,也会引起过大的自放电。
3) 预防措施和排除方法
(1)电解液应用符合规定的硫酸和蒸馏水配制。
(2)蓄电池表面应保持清洁、干净,每次充电后都要认真擦拭干净。擦拭时应拧上螺塞,防止脏物和金属杂质落入电池内部。
(3)做好蓄电池的保温、去湿工作,防止蓄电池受潮。
(4)使用中蓄电池应防止搭铁、漏电。
(5)属于有效物质脱落过多和导电物落入引起的大量自放电,按内部短路的故障予以排除。(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