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QQ:
      杂志订阅

      编辑

      网管

      培训班

      市场部

      发行部

电话服务:
 010-82024981
欢迎, 客人   会员中心   帮助   合订本   发布信息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从资源型到服务型 世纪互联由数据中心中立到云中立
  • 根据《2015~2016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未来几年IDC市场增速将稳定在35%以上,其中2018年我国IDC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400亿元。业界的共识也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增长领域的联合驱动之下,IDC行业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迅猛发展。

    根据《2015~2016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未来几年IDC市场增速将稳定在35%以上,其中2018年我国IDC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400亿元。业界的共识也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增长领域的联合驱动之下,IDC行业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迅猛发展。

    尽管市场蛋糕十分诱人,但竞争也足够激烈。中国IDC行业正由资源型的主机托管业态,向服务型的云化业态转型,不转型的IDC企业将被市场淘汰。2016~2018这三年,是IDC市场走向成熟期关键的三年,也是整个行业格局重构的三年,对资本市场来说,是机遇最大的三年。

    在数字化浪潮中,IDC(InternetDataCenter,亦即互联网数据中心)面临两大趋势:一是行业增长越来越快,二是传统IDC厂商转型方向越来越清晰。

    根据《2015~2016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全球IDC需求2015年热度不减,总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38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其中2015年中国IDC市场规模达到518.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9.3%。相关部门人士称,“从我们掌握的统计数据看,2015年我国IDC产值为513亿元左右,2016年预计超过700亿元,整个增幅能达到40%。”《报告》还预测,未来几年IDC市场增速将稳定在35%以上,其中2018年我国IDC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400亿元。

    尽管市场蛋糕十分诱人,但竞争也足够激烈。目前参与IDC市场竞争的各种主体参差不齐,一部分市场份额被电信运营商占据,但电信运营商并不中立,且把持着带宽价格;多数参与者仍把IDC当作资源,尤其近年来崛起的中小公司,把售卖IDC资源当成生意,但真正具有一定规模并能提供高品质IDC服务的仍是凤毛麟角。

    相关调研报告也显示,目前我国各类上市IDC企业70余家,在这些企业当中,约35%为新三板上市公司,这些公司融资能力有待增强,IDC基础设施较弱,主要依赖传统IDC资源;另外,“数字地产型”的IDC企业越来越多,这类企业通常通过融资在全国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但为了获取较为便宜的土地资源,大部分机房建在内蒙古、贵州、承德等偏远地区,弱化了后期网络、云计算等相关服务能力。

    业界共识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增长领域的联合驱动之下,IDC行业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迅猛发展。国际上,数据中心领军企业Equinix就不断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品质数据中心的布局,股票从2013年的15美元飙升至如今的360美元左右。

    区别于传统的托管业务,如今的IDC正加速向云化业务升级。中国IDC行业正由资源型的主机托管业态,向服务型的云化业态转型,不转型的IDC企业将被市场淘汰。2016~2018这三年,IDC市场增速将稳中有升,保持近40%的增速,所以说这三年,是IDC市场走向成熟期关键的三年,也是整个行业格局重构的三年,对资本市场来说,是机遇最大的三年。面对IDC行业发展趋势的种种变化,世纪互联CEO张振清近日接受了采访。

    做实“底盘”做好服务

    作为一家成立于1996年在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统IDC企业,世纪互联是如何应对行业整体转型趋势的?

    世纪互联的做法,用“新连接”全面提升数据中心服务能力,“需求创造生态,生态催生连接,连接重塑互联互通新世界(14.510,-0.03,-0.21%)”。过去,BAT、小米、360等互联网巨头一直在干一件事情,就是在持续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并逐步扩大着各自的网络帝国和生态圈,而在庞大的生态圈的背后,则是海量的数据交换,当这种数据交换由量变达到质变,就足以推动行业的变化。

    但现在所谓的“连接”,显然是与过去的“连接”不同的。对于IDC厂商来说,如果在几年之前,数据中心的任务就是建成机柜,接入各大运营商的带宽,然后为用户提供托管空间和互联网带宽连接。但在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数据中心不仅借助网络为客户搭建更多连接,还要帮助客户实现低延时、高可靠、大通道的数据交换连接,支持用户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上下游生态伙伴之间以及内部多个系统之间实现自由的大数据交换。

    也就是说,与过去相比,市场需求至少出现了两个层面的变化:一是在资源层面需要更多的高可靠的数据中心,二是在服务层面需要基于资源提供更多、更广泛的“连接”。

    不同于现阶段新的市场参与者选择在内蒙古、贵州、承德等偏远地区布局机房的策略,世纪互联在过去20年一直致力于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重点布局,目前已形成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络节点。数据显示,世纪互联在全国30多个城市已经部署80多个数据中心、500多个网络节点、服务超过2000家客户。按照世纪互联内部的说法,就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全连接的数据中心“大底盘”。

    但世纪互联并不满足现状,仍在做强“大底盘”资源。公开资料显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纪互联在既有资源基础上又部署了北京亦庄博兴等四座精品机房。

    在这些具备高可用性的机房中,世纪互联不仅可以提供传统数据中心业务,通常包括客户设备的上下架、布线等标准服务。而且还添加了增值服务或者叫做混合IT服务,就是说在标准服务的基础上全方位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世纪互联构建了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三个大的数据中心集群,全部是以几百G的规模实现了数据中心之间的透明的二层连接,采用OTN和SDN技术保障链路的高可靠性。也就是说,用户只要在世纪互联任何一个机房有托管,都可以实现与其他机房的自由连接。”世纪互联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司“新连接”能力实现了运营商之间的连接,可以让用户、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数据以及云端的数据随意切换,以提供无限交换通道的方式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和挖掘基于自身的数据价值。

    从IDC中立到云中立

    与其他IDC厂商相比,世纪互联的另一大标签就是中立的云服务商。对用户来说,世纪互联这一身份意味着更多。

    从2012年年底与微软签署战略合作,由世纪互联运营、搭建MicrosoftAzure和Office365以来,已有包括微软、IBM、Unisys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各种云服务通过世纪互联落地中国市场。

    由于国际云厂商对于运维流程、SLA(服务等级协议)等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实现这些要求一方面需要匹配足够的资源能力,亦即需要拥有足够的机房、机柜、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并且能够保证这些资源的质量,另外还需世纪互联在实现高标准服务的前提下降低运维成本。因此,率先将国际云平台成功带入中国市场的世纪互联,在过去几年间积累了灵活且丰富的服务经验。

    提到国际云,世纪互联CEO张振清表示:“世纪互联帮助那些优质的国际云落地中国,让国际云可以尽快在中国市场运营。我们将优秀的国际云解决方案带入中国,并提供完善的合规运营以及本地服务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世纪互联确保了国际云解决方案的易用与安全。”

    业内人士认为,当初世纪互联之所以与微软合作,就因为微软承诺投入巨量资源,帮助世纪互联在美国培训、培养一支将近400人规模的本地化团队,这一方面能让MicrosoftAzure的国内用户不再需要整天忙于应付实体硬件、网络、数据中心和凌晨两点突发的紧急情况等,本地化团队可以提供7×24小时的技术支持服务,还可以降低离岸外包成本等,另一方面也让世纪互联在国内率先成为掌握了从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到SaaS(软件即服务)运维流程以及服务的IDC云服务商。

    世纪互联通过让微软、IBM、Unisys等国际云平台在国内落地,世纪互联成功将基础设施、运维、合规等优势,成功转化为云计算的新商业模式,只做“云中立服务商”。正如世纪互联CEO张振清近日介绍,“世纪互联是最早一批把国际云带到国内市场的企业。未来,世纪互联会加大与云厂商的合作,让更多的国际云在国内落地,同时连接更多的国内云。”

    不仅是与国际云厂商合作,世纪互联在国内已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金山云、京东云、同方云、海航云等数十家厂商建立了“连接”。世纪互联方面表示,通过一系列的战略合作和云数据服务,世纪互联不仅具备了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运维能力,而且做到了与各种云的“连接”,具备了帮助客户完成从公有云到私有云、从私有云向公有云的迁移,深层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世纪互联的定位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把自己和云计算关联起来就好了,不用在云业务方面投入过多资金。而且云计算的繁荣和IDC也不是对立面,相反,云计算有可能会带动IDC市场的繁荣。世纪互联只要提供基础设施,让别人的云计算更好地运作起来就可以了。”

    世纪互联方面认为,随着商业互联网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连接”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这将为传统IDC厂商由资源型企业转向服务型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为世纪互联这样的云中立服务商提供更好的市场机遇。

    编辑;NIKI

    根据《2015~2016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未来几年IDC市场增速将稳定在35%以上,其中2018年我国IDC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400亿元。业界的共识也是,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高增长领域的联合驱动之下,IDC行业将会在可预见的未来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