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QQ:
      杂志订阅

      编辑

      网管

      培训班

      市场部

      发行部

电话服务:
 010-82024981
欢迎, 客人   会员中心   帮助   合订本   发布信息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省级农信数据中心建设趋势与无损技术创新应用
  • 目前,大多数农信机构的现有数据中心都面临翻新和升级需求。传统数据中心普遍面临着算网融合度差、网络创新技术停滞、多架构网络融合运维困难,以及FC网络安全可控性差、缺乏国产产品、受距离限制无法满足超远距离部署和多地多中心业务等多种问题。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被不断的运用到数字金融领域,新模式、新业务、新流程、新产品不断的涌现,并逐渐渗透到传统金融业务的前中后台各项业务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信机构迎来了全面发展机遇期,以数字化转型深化普惠金融服务成为各农信机构发力的重点。同时,农信综合业务量不断增长、业务数据不断增多,对IT基础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据中心将承载越来越多业务系统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需求。
      
      目前,大多数农信机构的现有数据中心都面临翻新和升级需求。传统数据中心普遍面临着算网融合度差、网络创新技术停滞、多架构网络融合运维困难,以及FC网络安全可控性差、缺乏国产产品、受距离限制无法满足超远距离部署和多地多中心业务等多种问题。也因此对金融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构建高性能、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对于农信机构来说势在必行。
      
      农信机构数据中心建设重点
      
      当下,农信机构数据中心建设应结合当地数据中心运行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先进且因地制宜的数据中心。如何为农信机构提供“网、算、存”一体化的高性能、大算力、智能计算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并将算力架构、数据吞吐、应用体验实现“一揽子”提升,成为传统数据中心自我革新、建设新型数据中心的关键。
      
      新华三集团深耕金融行业30年,长期参与并承载着证券交易所、大型银行、全国城商农信和头部保险机构的数据中心建设和升级。从数据中心设计咨询,到全系列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等数据中心产品供给,再到全场景金融云的构建,新华三拥有业界最为全面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可以提供从咨询设计、集成实施、一直到运维运营的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始终坚持以“产品创新、深耕场景、服务运营”的理念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数据中心服务。
      
      面向省级农信机构建设高性能、高质量的数据中心,依托创新技术实力和近年来建设中小型金融数据中心经验,新华三聚焦三大需求点:
      
      第一是网络质量。一方面,金融是大数据、云计算的主战场,应用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未来数据量增长趋势明显,对数据中心之间高带宽、低时延的传输要求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数据中心40G/100G交换机、40G/100G新一代防火墙已逐步推广部署,数据中心网络区域内部,网络区域南北向、东西向流量通用的万兆互联带宽已不足以满足未来的传输需求。因此,面向未来的金融数据中心需构建一个高吞吐、低延时、零丢包的无损网络,为应用数据传输提供稳定可靠的高速公路。
      
      在高效可靠网络要求的基础上,农信数据中心建设的第二个需求是存储设备。首先是稳定性,对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的数据中心而言,数据存储牵一发而动全身,存储架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数据中心存储选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其次是架构的选择。分布式架构现在常见的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基于对象存储机制实现的分布式架构,一种是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的分布式架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存储设备的性能。对省级农信数据中心而言,存储建设事关重大,一旦建设完成,需要保证至少5年内上层应用不出现存储层的性能瓶颈,随着闪存技术的快速发展。从2015年以来金融行业进入全闪存时代,数据显示,90%以上金融机构的核心交易系统存储采用了全闪存,特别是NVMeSSD的普及驱动了存储架构端到端NVMe的重要革新,在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配备NVMeSSD的全闪存储是最佳选择。
      
      省级农信数据中心还需解决的第三个需求点是灾备系统,其数据安全对于数据中心来说也是重中之重。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上升到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领土安全等并驾齐驱的战略高度。
      
      新一代无损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随着银行业数字化演进,其数据规模和技术应用日益增长。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和银保监会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为各个银行提供了数字化转型和革新的指导方针。在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和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下,数据中心作为银行的数字化核心和枢纽,必然要能提供更高质量的业务和数据支持服务,因此,建立和完善高质量、高可靠和低能耗的新型银行无损数据中心是新形势下的必经之路。
      
      H3CSeerFabric解决方案通过低延时、无损技术贯穿多产品线,通过不同产品和技术的组合,可完成银行、证券、保险的生产业务、大数据/AI计算、存储环境等多个场景的统一IP化承载,从而实现金融新一代高性能数据中心建设。
      
      (1)网络:无损数据中心采用高性能低延时的无损数据中心网络,提高网络带宽、降低网络延迟,达到真正的无损传输。
      
      H3CSeerFabric无损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基于无损以太网的RoCE网络替代FC、InfiniBand网络的讨论与实践已经成为了焦点。利用DRMA技术和RoCE技术,可以构建超低时延和超高吞吐量的无损数据中心网络。RDMA技术实现了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两个节点之间缓冲区数据的直接传递,无需操作系统和TCP/IP协议的介入就可以轻易地实现超低延时的数据处理、超高吞吐量传输。RoCE技术结合PFC、QoS和拥塞控制等技术构建了一套不丢包的无损网络环境。
      
      目前,代表低延时业务应用的RDMA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证券行业的极速交易,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存储等低时延、I/O密集型场景的应用软件、协议栈,基础设施也早已支持RDMA技术。
      
      (2)存储:银行的业务特点就是需要频繁的交互业务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快速的存储和读取,从而提高业务的处理速度和响应速度。
      
      全闪存技术将替代传统的机械硬盘得到极大应用,与之相伴的全闪存无损快照技术也将彻底颠覆传统存储中数据多份拷贝的历史,在对生产业务性能不影响的同时节省存储空间,使得数据拷贝的过程变得更加快捷。NVMe规范提供了闪存访问的标准方式,它充分利用了PCIe通道的低延时性,通过降低协议交互时延,增加协议并发能力,使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3)灾备:银行数据需要可靠的数据灾备方案,保证在发生故障和意外时,数据不出现错误和丢失。
      
      无损数据中心灾备系统依托“两地三中心”架构,异地灾备中心方案由存储系统、传输系统、数据备份系统、数据恢复系统四部分组成,实现了生产中心业务数据备份以及灾备数据恢复。其中,存储系统采用独享的存储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使用分布式存储提供存储空间,采用纠删码或多副本模式,将生产中心所传输数据进行存储管理;传输系统采用运营商光传输网络,通过2条MSTP数据专线,连接主数据中心与备数据中心;数据备份及恢复系统通过连续数据保护技术(CDP),为关键数据提供持续的、不间断的保护。IPSec(Internet安全协议)和隧道技术则用来保证数据在网络关键节点之间传输的安全性。
      
      (4)管理:银行数据量大、类型丰富、关联性复杂,利用AI,数据中心可以建立更加智能的可视化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帮助银行利用和分析所拥有的数据,既能为管理者提供更高效直观的可视化平台,又能通过统计分析产生更多实际价值。
      
      无损数据中心将以数据驱动、数据统一、自动化、智能化等为着力点,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自动机器人等提升数据中心管理和分析能力。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无损数据中心还可以引入数字孪生等技术,这将为使用者提供新颖的信息交互界面。以此为基础,无损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展示效果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也能为管理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直观的监控界面。
      
      结语
      
      通过无损数据中心网络建立无损、高速的数据传输通道,利用高性能全闪存存储系统提供高吞吐、低延时的数据存储服务,并采用“两地三中心”模式构建可靠安全的灾备系统,共同组成了新一代的银行无损数据中心的硬件基础。对于当下农信数据中心建设,无疑是一个较优的选择。
      
      金融数据中心数字化转型以及金融科技实践过程中将持续挑战数据中心算力、存储、网络的高性能、低延时能力,数据中心技术栈将受到全面挑战。新华三集团SeerFabric无损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不仅在服务器的异构计算能力、存储的NVMe、400G无损网络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平台方面进行了优化,而且在数据中心的全域产品自动化部署、整体性能侦测、可视化智能管理、AI智能调优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H3CSeerFabric将支撑金融创新与数字化转型,为下一代数据中心业务提供“0”延时、“0”丢包、“0”故障的保障!
      
      编辑:Harris
      
      

    目前,大多数农信机构的现有数据中心都面临翻新和升级需求。传统数据中心普遍面临着算网融合度差、网络创新技术停滞、多架构网络融合运维困难,以及FC网络安全可控性差、缺乏国产产品、受距离限制无法满足超远距离部署和多地多中心业务等多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