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QQ:
      杂志订阅

      编辑

      网管

      培训班

      市场部

      发行部

电话服务:
 010-82024981
欢迎, 客人   会员中心   帮助   合订本   发布信息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扬帆起航,共创辉煌——华为助力客户打造新一代云数据中心
  • 有别于IT设备过去的“烟囱式”摆放,这里服务器阵列整齐壮观;有别于过去杂乱无章的布线系统,这里外部几乎看不到明线;有别于成堆的空调系统,这里的制冷系统更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有别于运维人员忙忙碌碌的工作身影,这里的运营管理通过远程操控完成。

     

      不错,这就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在灯光的照射下,有些梦幻的感觉。

      全球正迎来新一轮数据中心建设热潮,新一代数据中心要求建设者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以完美平衡“高效、简单、绿色、智能、弹性”等特征。

      在CT领域耕耘多年的华为在IT领域同样拥有不俗的实力,其研发和CT几乎是同步进行的。2010年宣布进军IT领域,如今华为已经具备提供端到端云计算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能源领域,华为网络能源解决方案,数年来不间断地支撑全球1/3的通信服务,以实现“最佳转换效率、最佳供电、最佳能耗KPI”为目标,饯行“ICT领域能效管理专家”的愿景,帮助客户以更低的CAPEX和OPEX保障ICT设施安全稳定和智能高效地运行。

      把握时代脉搏,华为创新性地提出“简单、柔性、智能、节能”4S理念,引领新一轮数据中心建设潮流。

      端到端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华为,凭借主设备与能源双重供应商身份的天然优势,加上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和全球的服务提供能力,从客户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4S数据中心端到端解决方案,使得华为迅速打开市场。

      1、端到端解决方案,更加安全可靠。

      新一代数据中心是通信网络新的核心节点,对安全可靠的需求非常苛刻。华为成熟的产品和成功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可以降低客户的实施和运行风险,确保业务安全稳定的上线和运行。华为有效的数据中心评估和迁移工具可以准确获取现状信息,提出合理的容量建议,优化数据中心设计,高效准确完成迁移工作。华为端到端的可选安全模块便于客户根据自己特有的安全要求选择不同的安全模块。

      2、端到端解决方案,最绿色节能。

      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达700亿千瓦时,已经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1.5%,相当于2011年天津市全年的总用电量。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全社会能源的巨大浪费。

      为推动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数据中心PUE值需下降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等组织的“云计算示范工程”也要求示范工程建设的数据中心PUE要达到1.5以下。PUE 1.5同样是《通信业“十二五”规划》对新建大型云数据中心的要求。

      华为提倡绿色节能模块化的架构设计,辅以高效UPS、近端制冷、自然冷却等技术,可以帮助客户降低机房PUE(大型数据中心小于1.5),降低能耗,并根据需要逐步快速扩容,提高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

      3、端到端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构建智能的超宽带数据中心。

      自动化已经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传统的数据中心,一旦发生任何故障问题,需要运维人员亲自前往解决问题,这往往需要耽误很长的时间。显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CEO和CIO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的。他们希望能够实现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管理,省去繁琐的人工操作流程。

      华为数据中心开放的接口及符合规范的设计易于多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易于满足应用的接口需求,易于被集成,满足不同等级的数据中心要求,便于客户通过数据中心的合规审计。轻重可选的智能管理平台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选择轻量级和增强型管理平台,实现统一设备监控、统一服务管理和业务自动部署,提供丰富的报表功能,提供基于不同角色的运营、运维管理界面,提供自助服务,增强用户体验。

      4、端到端解决方案,是高效灵活的最优选择。

      云计算带给IT最大的改变就是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大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同时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我们提倡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同样是云计算数据中心。

      华为融合自主创新的云计算和传统技术,可以帮助客户按照业务需求采用适合的技术,在确保业务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业务弹性扩展。成本更低(集成模式比分包模式可以节省10%以上的成本),工期更短(集成模式工期比分包模式缩短35%以上),项目管理更简单(变更减少80%以上),资源利用率更高(通过数据整合提高信息共享程度,资源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运营成本更低(维护效率提升5倍)。

      坚持创新,打造领先技术优势

      围绕4S理念,华为开发“模块化数据中心”和“集装箱数据中心”两大解决方案场景互补,适用于各种室内外数据中心场景部署需求,在运营商、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和好评。

      随着IT自动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部署时间、超容量的建设、复杂的项目设计和高昂的建设成本都不再符合时代要求。华为创新性的Micro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IDS2000S)为客户提供真正的一站式采购体验,协助客户构筑扩容灵活、管理简便、与现有IT设备兼容的IT基础设施, 并可有效降低成本和能耗。IDS2000S拥有长达15年的服务寿命,由于整个数据中心的室内外建设仅需15周时间,相比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所需的8-12个月,部署时间实现了60%的缩减,NetEco统一软件管理平台也使管理操作更加快速便捷。一个模块就可为企业提供整合的云基础设施,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商业零售和中小企业的理想选择。

      华为的一体化室内室外集装箱数据中心解决方案(IDS1000M)是另一款重量级产品。其独特的冷却功能和灭火系统,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全新的绿色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能够节省最高达40%的能耗并将总体成本降低30%。通过应用最新的技术,模块化数据中心能够在零下40度和零上55度之间的恶劣环境中正常运作。

      2012年底,在堪称数据中心行业的“奥斯卡”DCD(DatacenterDynamics)中国第一届数据中心产业颁奖典礼中,华为“万人桌面云集装箱数据中心”项目以“快速部署、高效低耗、智能安全”的优良性能,成功问鼎蓝图奖。

      该项目坐落于华为深圳坂田基地,整个工程依据Tier4等级标准规划设计,配电、制冷系统无任何单点故障,可稳定支持2万人规模的桌面云计算,是目前世界上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集装箱桌面云数据中心之一。项目地处炎热地区,能耗挑战巨大。华为通过采用高效UPS、密闭冷热通道、高效冷冻水行级空调、单柜9kW高密部署、及智能化管理等核心技术,将PUE值有效降低至1.4,性能指标在炎热地区堪称卓越。依托该方案,华为仅用3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从规划生产到部署交付的全部工程,同时实现全程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运维管理。此次获奖也是行业对华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广泛认可,是在数据中心领域持续投入的成果和实至名归的收获。

      聚焦客户,成就斐然

      华为的不断努力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华为在全球帮助客户建设了260多个数据中心,其中有35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仅2012年华为就签定了50多个大型项目合同,其中集装箱数据中心全年订货超过100箱,国内三大运营商省内新建IDC项目取得98%以上的市场份额。

      其中,华为建设的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一期项目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云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业界竞争学习的典范。

      据了解,国际信息港远期建设规模13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建设规模6.5万平方米,建设规模为世界之最,截止目前没有类似的成功项目经验可借鉴;同时项目在执行设计中要贯彻“高科技、信息化、绿色节能”的理念;而项目工期非常紧,由于园区规划进度的需要,从项目奠基到一期工程交付,仅仅90天就需要完成交付任务。在短短90天的时间内,需要建成如此庞大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内部需要放置全专业系统集成机房,并需要基于各类业务进行机房与机柜的灵活部署与弹性扩展。规模大、标准高、建设周期紧,如何在非常规的建设周期内圆满完成任务?数据中心建设充满了挑战。

      在整个项目中,华为通过建设集成管理系统方案,成功实现快速交付,合同签订后90天即完成了1期65000平方米、6000个机柜的交付任务,具体包括:投入包括35名专家在内的237人次现场服务,完成32个重点建设项目,交付项目任务超过1,600个,安装设备数量超过2,000台,铺设线缆超过500,000米,质量检验涉及条目超过1000项,项目最终以零缺陷通过验收。移动集团公司高层领导视察国际信息港时,充分肯定了华为的交付能力,对一期工程数据中心的交付质量表示高度赞赏。

      面向未来,华为提倡“精简IT,敏捷商道”,以云计算为契机,通过在计算、存储、网络、安全、虚拟化技术、大数据等领域的投入与整合,与全球三百多家合作伙伴携手,构建面向垂直行业的IT解决方案,协助企业打造精简IT系统,契合业务发展需求,打造“简单、柔性、智能、节能”的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进而帮助企业在全球新形势下实现“敏捷商道”。(游米儿)

    有别于IT设备过去的“烟囱式”摆放,这里服务器阵列整齐壮观;有别于过去杂乱无章的布线系统,这里外部几乎看不到明线;有别于成堆的空调系统,这里的制冷系统更善于利用自然资源;有别于运维人员忙忙碌碌的工作身影,这里的运营管理通过远程操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