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QQ:
      杂志订阅

      编辑

      网管

      培训班

      市场部

      发行部

电话服务:
 010-82024981
欢迎, 客人   会员中心   帮助   合订本   发布信息
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1)
  • 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

    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
      
      过去十年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伴随着全球对能源、环境危机关注的不断增强,光伏产业在过去十年中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在经历跨越式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作为全球举足轻重的制造业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的光伏产业在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经历了产业发展的几次阶段性的起落。
      
      2014年1月10日,在由中国民生银行主持召开的中国光伏产业整合专题研讨会上,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先生对于过去十年光伏产业发展历经的几个重要阶段进行了概括和回顾,如图1所示。
      
      快速发展期(2004~2008年)
      
      随着德国出台EGG法案,欧洲国家大力补贴支持光伏发电产业,中国光伏制造业在此背景下,利用国外的市场、技术、资本,迅速形成规模。2007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以尚德电力、江西赛维为代表的一批光伏制造业企业先后登陆美国资本市场,获得市场追捧。光伏发电设备的核心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突破400美元/公斤。
      
      首度调整期(2008~2009年)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光伏电站融资困难,加之欧洲如西班牙等国的支持政策急刹车等导致需求减退,中国的光伏制造业经历了重挫,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其中多晶硅的价格更是跌落到约40美元/公斤的水平。
      
      爆发式回升期(2009~2010年)
      
      德国、意大利市场在光伏发电补贴力度预期削减和金融危机导致光伏产品价格下跌的背景之下,爆发了抢装潮,市场迅速回暖。而与此同时,我国出台4万亿元救市政策,光伏产业获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催生了新一轮光伏产业投资热潮。作为光伏产业晴雨表的多晶硅价格也迅速回升到90美元/公斤的水平。
      
      产业剧烈调整期(2011~2013年)
      
      上一阶段的爆发式回升导致了光伏制造业产能增长过快,但是欧洲补贴力度削减带来的市场增速放缓,导致光伏制造业陷入严重的阶段性过剩,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兴起。我国光伏制造业再次经历挫折,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多晶硅价格在此时期一度跌落到约15美元/公斤的历史最低位。
      
      产业逐渐回暖期(2013年至今)
      
      日本出台力度空前的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使市场供需矛盾有所缓和。同时,中欧光伏贸易纠纷通过承诺机制解决,中国以国务院24号文为代表的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配套措施迅速落实。中国因此掀起光伏装机热潮,带动光伏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多晶硅价格微涨至约18美元/公斤。
      
      光伏产业的核心问题——严重的补贴依赖
      
      从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在历史阶段中,可以明显地发现光伏产业对于补贴政策的依赖,以及由于对补贴的依赖,导致的补贴政策变化对产业周期和起落的影响。
      
      随着过去十年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光伏发电效率不断提高,组件价格持续下跌,但是相比其他发电方式,光伏发电的成本仍然高居不下。其中,火力发电的成本大约在0.4元/度,水电的发电成本为0.2~0.3元/度,核电的发电成本为0.3~0.4元/度,同样的重要新能源之一的风电的发电成本为0.6元/度,然而,光伏发电的成本却仍然高达0.9~1.0元/度。因此,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光伏发电仍然严重依赖政府的补贴支持,还没有具备脱离补贴、独立参与电源市场竞争的能力。
      
      同时,对补贴的"唯马首是瞻"又进一步导致光伏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不平衡风险分配。一端是光伏发电应用环节的相对低风险,而另一端是光伏制造环节的相对高风险。
      
      由于政策补贴力度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疲弱就容易引致补贴力度的收紧,欧洲是摆在眼前最活生生的实例。
      
      补贴力度的削弱,对于光伏电站的投资商有影响,但是充其量也就是让投资商削减投资规模或者不投资,最多是打乱投资计划,谈不上太大损失;而对于已经投产并享受了补贴政策的光伏电站而言几乎没有影响,所谓"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投产电站已享受的补贴政策一般都承诺了持续期,仍然可以保持原有收益水平。因此,虽然政策的变化给光伏产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但是对光伏发电应用环节的影响是相对较小的。
      
      然而,对于上游光伏制造业而言,补贴政策的变化却影响巨大。光伏制造业特别是以最上游的多晶硅制造业为例,属于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投资金额巨大。在光伏发电补贴力度增加和持续的阶段,由于电站投资活跃,对于上游组件、原材料的需求旺盛,光伏制造业拥有相对稳定良好的收益空间,多晶硅产业甚至曾经经历暴利阶段。然而一旦补贴削减,电站投资会放缓节奏,或者要求上游产品降价。而在上下游的博弈中,由于上游巨大的产能摆在那里,制造商们与电站投资商之间的博弈高下分秒立见,风险很自然地就都转移到上游制造环节。在此情况下,光伏制造企业势必要调整价格加速销售,弥补巨大的固定成本,保持账面盈利,向资本市场"交作业",同时,维持资金链运转。但是,如果补贴调整过大,需求疲弱导致产品价格下跌到连变动成本都无法覆盖,制造企业会产生现金性亏损。为防止过渡失血,企业无奈将只能停产,或者采用以次充好等不正当手段,但是这又无异于饮鸩止渴,无法持续。同时,企业经营业绩下滑,资金链紧张还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如资本市场融资成本高企、再融资困难、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商业信用收紧以及金融机构防御性的信贷收缩等,这些对于光伏制造企业而言无疑都是雪上加霜。负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企业最终就将破产倒闭。昔日的中国光伏产业先行者和佼佼者"尚德电力"的例子就在眼前。

     编辑:Harris
      
      

    光伏发电是当今世界利用太阳能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面对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化石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光伏发电从资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这两个角度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作为全球新兴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长期来看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吸引着大量企业参与和投资